中信保诚人寿:数字化平台重塑代理人模式
清晨7点,北京的地铁里挤满了通勤的上班族。中信保诚人寿的资深业务经理李婷打开手机,点开一个名为“E-Partner”的App。她一边滑动屏幕,一边将财经早报、家庭保障小贴士等内容一键转发到朋友圈。“这些内容都是平台根据客户兴趣自动推荐的,既专业又接地气,客户点赞和咨询明显变多了。”她笑着说。
9点,李婷抵达公司。团队早会上,她通过“E-Partner”调出总部的产品培训视频和组员讨论如何结合客户需求推荐年金险。“以前找素材得翻好几个系统,现在平台直接推送到手,连销售话术都准备好了。”组员小王感慨道。
上午11点,李婷约见了一位老客户。客户张先生想为刚出生的女儿规划教育金,但对自己已有的保单保障范围并不清楚。李婷打开App的“保单检视”功能,扫描了张先生带来的五份家庭成员保单(包括其他公司的产品)。几分钟后,系统生成了清晰的保障量化分析报告,同时分析得出家庭成员重疾保障存在较大的加保空间,“没想到连别家保单都能分析得这么细!”张先生当场决定加保。
下午3点,李婷在咖啡厅里用“家庭组合建议书”模块,为客户陈女士设计了一份涵盖教育金、重疾和医疗险的全家方案。“以前做这种复杂方案要花一晚上,现在半小时就能生成,还能模拟不同缴费方式下的收益。”她将方案通过微信发送后,手机立刻弹出一条提醒:“团队伙伴王X今日签单2件,本月‘中信保诚之星’承保进度已达成。”李婷顺手点了“点赞”,系统自动生成了一张祝贺海报发到团队群。
晚餐的碎片时间,李婷打开App的互动线索模块,看看今天早上转发到朋友圈的资讯收到了哪些朋友的反馈与咨询。晚上8点,一天紧张而充满收获的工作基本结束,李婷利用App的数据看板快速了解组员今天的工作状态和展业绩效。对于需要提醒和激励的组员,她会安排一个简单的互动和沟通。
“作为一名保险代理人,需要有高度的自律和自驱,但团队的氛围和主管的帮助也非常关键。有了这个全方位的数据看板,组员沟通的针对性提升了很多,再也不要像以前那样下载一堆报表,自己手动加工了。”作为团队主管的李婷对此深有感悟。
“数字革命”:人海战术到精准服务
李婷的故事并非个例。在保险行业,一场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过去,保险代理人的日常充斥着繁复的手工操作:手工整理保单、excel制作建议书、靠记忆维护客户关系……而中信保诚人寿推出的“E-Partner”平台,正试图用技术破解这些痛点。
“行业的竞争逻辑变了。”中信保诚人寿“E-Partner”平台建设负责人坦言,“客户要的不再是‘推销话术’,而是专业规划和长期服务。但传统模式下,代理人的精力被琐事消耗,难以专注价值创造。”
2024年国庆上线的“E-Partner”,被内部称为“数字主管+导师+助理的三合一伙伴”。它的目标很明确:用AI解放人力,让代理人回归“顾问”本质。
“E-Partner”的流畅体验背后,是一套复杂的技术架构。OCR与强大的条款库储备:识别自1998年以来大陆市场全部保险公司历史产品的保单格式并自动完成责任解构,准确率超95%;知识图谱与大数据模型:将产品条款、客户画像、销售案例关联,构建“保险智慧大脑”,实现客户、产品、销售的精准匹配;分布式计算大幅提升运算效率:家庭方案设计耗时从20分钟压缩至30秒;微服务架构部署:支持1.5万代理人同时在线,系统崩溃率为零。
但技术团队更引以为傲的是“人性化设计”。“我们不做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伙伴。”产品经理举了一个例子:当代理人连续加班时,系统会推送“休息提醒”;当客户生日临近时,AI自动生成祝福话术。“这些细节让科技有了人情味。”
四大核心功能:科技赋能“人”的价值
1.内容中台:把“专业”变成“吸引力”
保险产品的复杂性,让许多客户望而却步。如何把生硬的条款转化为易懂的故事?“E-Partner”的“内容运营中台”提供了答案。
该平台接入了总部的产品库、康养服务案例、财经解读等海量素材,并通过AI分析客户的浏览、点赞行为,自动匹配推送内容。例如,关注养老的客户会收到“社区养老VS居家养老”的对比分析;年轻妈妈则看到“儿童重疾险如何避坑”的短视频。“这就像给每个代理人配了一个‘内容策划团队’。”李婷说。
2.保单解析:从“手工录入”到“秒级体检”
过去,帮客户分析保单是代理人的“巨大挑战”——不同公司的条款格式各异,且责任厘定极易出错,手工录入耗时费力。而“E-Partner”的OCR识别技术实现了突破:拍照上传纸质保单,AI自动提取关键信息,并依托行业数据库拆解到“责任维度”。例如,某重疾险的“恶性肿瘤”赔付条件是否包含原位癌?系统会标红提示差异。“这相当于把行业20年的核保经验装进了手机。”“E-Partner”的产品经理表示。
3.家庭保障方案:一人需求,全家规划
“客户要的不是单个产品,而是解决焦虑的方案。”“E-Partner”的建议书模块支持以家庭为单位设计组合方案。输入家庭成员年龄、收入、健康状况后,AI会自动测算风险缺口,并推荐“重疾+医疗+教育金”的搭配模型。更巧妙的是,系统能模拟不同经济周期下的收益波动,帮助客户理解长期价值。“以前客户总担心‘买错’,现在他们看到的是未来20年的可视化规划。”李婷说。
4.数据追踪:从“模糊管理”到“精准导航”
代理人的成长离不开目标管理,但传统荣誉体系(如“中信保诚之星”体系)的数据透明度低、核算规则复杂,达成进度往往靠“手动算数”。“E-Partner”接入了实时业绩看板,个人佣金、团队达标率、客户续保率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当代理人接近荣誉门槛时,系统还会推送提醒:“您距离本年度MDRT荣誉达成仅差3万元保费,以下客户可优先跟进……”
行业启示:转型没有“标准答案”
“E-Partner”上线半年后,中信保诚人寿的几组数据值得关注:代理人日均活跃用户提升2.8倍,家庭组合建议书设计超过16万份,累计完成13万份保单的自动化检视,客户智能分析超过51万人次。“这说明数字化不是替代,而是让人做更专业的事。”平台建设负责人总结道。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部分老代理人习惯传统作业方式,对新技术有抵触心理;客户信息保护的压力随着数据量增长而加剧……对此,中信保诚的策略是“小步快跑”:每月迭代一次功能,邀请一线员工参与测试,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业务场景。
下一步,“E-Partner”计划接入更多生态服务。例如,与医院合作实现“健康数据+保险定价”联动;引入区块链技术,让保单信息跨公司共享;探索AI虚拟助手,实现7×24小时客户答疑。
“未来的保险代理人可能不再需要‘跑客户’。”李婷畅想着,“系统会自动分析市场需求。而我的价值,在于提供机器无法替代的温度和专业判断。”
在中信保诚人寿的蓝图中,“E-Partner”不仅是工具,更是一场“人机协同”的实验——AI处理数据,人类专注决策;系统提供理性分析,代理人赋予情感价值。正如李婷所说:“我们不再是销售,而是客户人生的‘规划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相关阅读
-
04-16 17:15
-
04-16 17:15
-
04-16 17:15
-
04-16 17:15
-
04-16 17:15
-
04-16 17:15
-
04-16 17:15
-
04-16 17:15
推荐阅读
-
股票交易过户费今起总体下调50%
清晨7点,北京的地铁里挤满了通勤的上班族。中信保诚人寿的资深业务经理李婷打开手机,点开一个名为“E-Partner”的App。她一边滑动屏幕,一边将财经早报、家庭保障小贴士等内容一键转发到朋友圈。“这...
2025-04-16 17:15
-
房企去年利润缩水国企民企表现分化
清晨7点,北京的地铁里挤满了通勤的上班族。中信保诚人寿的资深业务经理李婷打开手机,点开一个名为“E-Partner”的App。她一边滑动屏幕,一边将财经早报、家庭保障小贴士等内容一键转发到朋友圈。“这...
2025-04-16 17:15
精彩放送
-
04-16 17:15
-
04-16 17:15
-
04-16 17:15
-
04-16 17:15